在距离阜阳市区东北约15公里的S省道上,有一个名字很有趣的镇,叫插花镇。插花镇有两点值得重点介绍,一是该镇的定位高,二是该镇的名字来源颇有历史。首先是,插花镇的定位高插花镇早在年就被批准为副县级建制镇,年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镇,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5亿元。其次是,插花镇这个名字的来源颇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淮北平原上有一个风水宝地,名叫“吕家铺子”,她就是插花镇的前身原名。西汉末(公元8年),王莽篡权,刘秀起兵讨伐,兵败,逃至“吕家铺子”,昏倒在一口水井旁。一头插鲜花的妇人路过施救,刘秀深受感动,对其说道:“以后若汉军征战到此,请在门头上插一朵鲜花,确保毫发无损!”。公元22年,刘秀手下大将邓禹征战到“吕家铺子”,准备与王莽军队在此地决战。村妇通知大家连夜在门头上插上一朵鲜花,汉军看到后想起刘秀的号令,于是传令易地决战,使“吕家铺子”得以保全。不久,该村妇仙逝,老百姓自发修建了一座庙宇,将这位头插鲜花的村妇塑像供奉在庙宇内,民间尊称这座庙宇为“插花庙”,尊称庙里的村妇塑像为“插花娘娘”。公元25年,刘秀登基称帝,派人到“吕家铺子”寻访村妇,以报救命之恩。得知村妇已逝以及老百姓建庙供奉后,于是赐金花一朵,令邓禹前往‘插花庙’为‘插花娘娘’塑像佩带金花。钦差大臣于公元26年农历2月19日,在“插花庙”举行插(金)花仪式,此后,“插花庙”名声远扬,致使“插花庙”的名称取代“吕家铺子”延用,每年农历2月19日约定俗成地成为“庙会日”。大家对于插花镇有怎样的印象呢,欢迎留言评论,随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