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颍姐,有人来找

衣服缝补?找“颍姐”矛盾化解?找“颍姐”……如今在颍州区袁集镇福和社区居民们遇到大小事情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颍姐”

“颍姐”是谁?

去年,我市全域开展“四事四权”工作法试点,福和社区在实践中创新,吸纳辖区近60名有时间、有爱心、有特长的妇女,组建“颍姐”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展纠纷调解、环境监督、敬老扶幼、政策宣传等,不仅保障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还促进了社区管理水平提升。

#化解矛盾,找“颍姐”#

福和社区主要由回迁安置小区福和家园西区和三个商业小区组成。其中,福和家园西区入住户近人,安置群众来自6个不同的村和社区,小区治理曾面临很多困难。

福和家园小区

今年春节刚过,家住福和家园西区21号楼的徐某家中装修,将室内物品堆放在楼道里。物业公司认为这样不仅占用了公共空间,又存在安全隐患,在通知未果后,将物品移走。徐某认为物业“不讲理”,双方产生纠纷。

负责矛盾纠纷调解的“颍姐”陈继珍和常丽得知此事后,先分别上门了解了纠纷的来龙去脉,又于2月17日上午将双方请到社区调解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使双方握手言和。

徐某表示,刚从农村住进小区,很多习惯不适应,经过“颍姐”的宣传,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小区规范管理,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小纠纷及时化解,就不会出现大矛盾。处理过程中,我们还顺便向居民宣传相关规章制度,帮助大家养成文明生活习惯。”陈继珍说。

在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过程中,福和家园西区划分了25个网格,“颍姐”融入到每个网格中“管事”,并协助社区开展“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快速解决居民各方面诉求。

年以来,“颍姐”共化解各类矛盾22起,有效助力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基层善治局面的形成,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遇到困难,找“颍姐”#

社区就像一个小社会,居民生活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颍姐”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摸排出来的余户弱势群体等建立台账,定期走访,提供个性化服务。

家住福和家园西区24号楼的王广战,和93岁的母亲郭茂英生活在一起。母亲年事已高,他日常端茶递水尽心尽力,可由于爱人去世,遇到给母亲洗澡等事时总感觉不方便。

了解到王广战家的情况后,范有云、张桂霞等“颍姐”上门了,主动承担起给老人洗澡的活。看到王广战既要伺候母亲又要照顾子女,她们还时不时帮他打扫卫生做家务。“以前在家就是接接孩子、做做饭,日子很清闲,现在来社区帮大家伙做点事,感觉既充实又有意义。”范有云表示,每每听到受助对象的感谢,心里像吃了蜜般甜。为让服务更有针对性福和社区根据每位“颍姐”专长、特点及居民的不同诉求进一步优化队伍

会裁缝的“颍姐”组成“巧手”服务队,每周三、五帮居民缝补衣服,还不定期开展织毛衣、编织中国结等技能培训,帮助有创业意愿的社区妇女掌握一技之长。此外,擅沟通的组成“睦邻”服务队,精宣讲的组成“好声音”服务队,关爱老人的组成“守护夕阳”志愿服务队,参与环境保护的组成“青清”志愿服务队……

“我们通过日常考核、‘爱心颍姐’评选,进行积分兑换和表彰,激发姐妹们的干事热情。”福和社区妇联主席霍婧婧介绍,去年以来,“颍姐”参与社区各类活动近场次,已成为社区保障服务的“志愿者”、化解矛盾的“调解员”、沟通解惑的“知心人”。#“颍姐”服务,将延伸#

如今,“颍姐”助力社区治理、为居民服务,在袁集镇各社区(村)已经不是新鲜事。

“目前,全镇10个社区(村)都组建了‘颍姐’志愿服务队伍,已招募‘颍姐’余名。”袁集镇党委副书记王严告诉记者,下一步,袁集镇将在福和社区“颍姐”试点示范基本上,在全镇全面开展“颍姐”志愿服务工作,优化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持续推进社区自治管理再上新台阶。

点赞“颍姐”点赞坚韧温暖的“女性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jk.com/afhgx/7516.html


当前时间: